“沒想到,足不出戶就把官司打了!”最近,珠海的黃女士隔著屏幕難掩對珠海市香洲區法院的感激。原來,拖欠貨款的商戶突然聯系不上,家人催她趕緊起訴,可她人在外地走不開。最終,法院工作人員遠程指導,幫她完成了網上立案、電子送達和網上開庭。
從告別“紙和筆”到走進“數與網”,從“對簿公堂”到“足不出戶”打官司,這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人民司法事業在廣東鐫刻留下的有形的印記。
無形的變化則蘊藏在公平正義的密碼中。新時代里,廣東司法機關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以高質量司法護航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努力把廣東建設成為全國最安全穩定、最公平公正、法治環境最好的地區之一,十年來在涉外涉港澳臺審判、知識產權審判、破產審判、公益訴訟檢察、涉案企業合規改革等眾多領域走在全國前列,多項審判檢察工作指標位居全國第一,讓群眾切實感受到公平正義就在身邊。
在法院、檢察院等部門監督下,30余萬尾非法捕撈魚蝦在廣東放歸大海 通訊員供圖
服務保障民生:聚焦民生熱點問題強化法治供給
近日,清遠市中級人民法院以詐騙罪判處主犯魏林峰有期徒刑13年,并處罰金50萬元,責令全額退賠。這是廣東法院出拳打擊的又一宗養老詐騙案。
自今年4月全國打擊整治養老詐騙專項行動開展以來,廣東法院聚焦重點,重拳出擊,目前已審結涉養老詐騙刑事案件87件,對201人作出判決,判決退賠金額超7.8億元,持續形成快速全鏈條打擊養老詐騙犯罪的高壓態勢。
十年來,廣東法院強化法治供給,全面加強民生領域司法保護,審結各類民事一審案件452.9萬件;深化家事訴訟改革,完善判前輔導、案后幫扶和人身保護令制度;在全國率先實現全省人身損害賠償標準統一,推動勞動和道路交通事故糾紛一體化處理,堅決依法制裁惡意欠薪,確保治理拖欠農民工工資“兩個清零”。
廣東統一全省訴訟服務標準,推動簡證便民、集約服務、一站通辦,實現全省訴訟服務網上聯通,并依托廣東法院訴訟服務網提供全天候、“不打烊”在線訴訟服務,僅2021年就完成網上立案170.5萬件、網上繳費122萬筆、網上開庭9.6萬場。全省法院訴訟服務中心跨區域、跨層級遠程聯動,率先試行跨省線上立案,實現訴訟事項“就近能辦,異地通辦”,立案登記制改革以來法院當場立案率超過95.5%.
今年7月11日,廣州市越秀區檢察院辦理的廣東首例向互聯網法院提起的涉人臉識別公民個人信息保護民事公益訴訟案公開宣判,鄭某等4人被判決立即停止對公民個人信息的侵害、支付公益損害賠償金、公開賠禮道歉并以行為補償彌補損害。
全省檢察機關把公益訴訟檢察作為一項重要民生工程抓緊抓實,2017年至2021年10月,全省檢察機關在履職過程中共發現公益訴訟案件線索36430件,立案28603件,辦理訴前程序案件22719件,向法院提起公益訴訟案件1418件,21件入選全國典型案例,多項實績走在全國前列。
檢察官在全省索賠金額最大的公益訴訟案件辦理過程中取證 通訊員供圖
全省檢察機關還用心用情護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長,推行“捕訴監防一體化”工作模式,依法起訴侵害未成年人權益犯罪27161人,對涉罪未成年人不批捕8809人、不起訴5776人。今年以來,全省檢察機關共建成未成年被害人“一站式”取證中心184個,為324名因案致貧、致困的未成年被害人提供經濟救助、身心康復、復學就業、法律支持等司法救助,金額達999萬元,同比上升22.28%.
從全省法院2013年受理案件109.48萬件、辦結100.39萬件到2021年受理292.8萬件、審結281.7萬件;從全省檢察機關2013年提起公訴12.8萬余人到2021年提起公訴16萬余人……每一件,都凝聚著廣東司法機關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的價值追求。
優化營商環境:外企打完官司決定“留下來”
“當初公司總部決定將人工晶體項目落戶黃埔區,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黃埔區法院毫無偏見地尊重跨國公司知識產權!”卡爾蔡司中國區總裁彭偉如是說。2020年6月,全球視光學和光電子工業領域知名跨國公司卡爾蔡司集團人工晶體前沿項目在廣州市黃埔區投入試生產。這背后,是一個知識產權保護的故事。
早在2018年,逄某等人未經許可生產并出售印有卡爾蔡司集團商標的眼鏡片。該案涉及卡爾蔡司商業秘密“12個激光標識”的比對及國內商標注冊證與國際注冊簿核定商標使用范圍等問題。廣州市黃埔區法院針對爭議焦點準確、快速厘清審理思路,僅用時4個月便審結此案,判決逄某等人賠償卡爾蔡司公司50萬元。
打完了官司,企業決定“留下來”?!胺ㄖ问亲詈玫臓I商環境”在這里得到了最生動的注解。
黨的十八大以來,廣東審判機關、檢察機關大力營造國際一流的法治化營商環境。廣東高院出臺優化營商環境十條,省檢察院、省公安廳相繼出臺依法服務保障民營經濟健康發展的意見。全省法院開展“南粵執行風暴”等專項活動,執結案件290.5萬件,執行到位5482億元,2021年執行結案平均用時比2017年縮短28.6%;同時,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成立廣州知識產權法院、深圳知識產權法庭,近三年來審結知識產權一審案件47.1萬件,占全國總數的近三分之一。檢察機關大力推進涉案企業合規改革試點,作為全國首批涉案企業合規改革試點省份,廣東檢察機關辦理企業合規案件數占全國總數的1/7,省檢察院會同省司法廳、省財政廳、省工商聯等八部門,建立涉案企業合規第三方監督評估機制,確保企業積極整改、依法規范經營,促進涉案企業守法經營、預防再犯。
新時代里的廣東,司法責任制改革全面落地;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全面推行,民事訴訟程序繁簡分流改革試點成效明顯;設立廣州互聯網法院、深圳金融法庭及破產法庭等一批新型審判機構,司法權運行機制和司法制約監督體系日益完善。與此同時,全省法院基本建成“一站式”訴訟服務體系,網上立案率超過70%,跨域立案覆蓋率達100%;檢察機關深化12309檢察服務中心建設,便民服務更加高效。
廣州互聯網法院成立后于2018年10月首次開庭審案現場,法庭不設原被告席,當事人不用到法庭 通訊員 徐志毅 攝
“東西南北中,發財到廣東”,一流的法治化營商環境讓這句老俗話至今仍不過時。
探索規則銜接:將制度之異轉化為制度之利
建設“雙區”和橫琴、前海兩個合作區,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重大國家戰略,是牽引帶動廣東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深入推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
在司法護航“雙區”建設、兩個合作區建設中,廣東法院聚焦廣州、深圳“雙城聯動”、大灣區城市群協同聯動、“雙核+雙副中心”輻射引領,制定服務保障“雙區”建設三年行動方案。大灣區內地人民法院充分發揮“一國兩制三法域”優勢,廣東高院研究制定大灣區內地人民法院處理涉港澳商事糾紛法律規則銜接意見,制定《關于辦理司法協助案件的工作指引》。與此同時,廣東法院強化與港澳司法交流,探索港澳籍人民陪審員、調解員制度,涉港澳司法協助案件占全國40%以上。
此外,廣東高院助力廣州、深圳、珠海打造解決跨境商事糾紛優選地和粵港澳大灣區一流法治化營商環境示范地;成立粵港澳大灣區案例研究基地,連續發布跨境商事糾紛典型案例,促進粵港澳商事訴訟規則銜接聯通;與省司法廳聯合制定廣東自貿區跨境商事糾紛調解規則,聘請61名港澳籍特邀調解員。
在便利港澳當事人訴訟方面,廣東深入推進跨域訴訟服務改革,大灣區內地人民法院100%提供跨域立案服務,當事人可通過選擇就近的人民法院訴訟服務中心向有管轄權的法院提交起訴材料;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創建內地首個線上涉港澳案件授權見證平臺,廣東全省范圍內積極推廣使用,將授權見證用時從傳統方式下約30天縮短到5分鐘。數據顯示,僅2019年至2021年,廣東法院審結的涉港澳民商事一審案件約占全國三分之二。
廣東檢察機關則圍繞中央和省委重大決策部署,制定服務保障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9條意見”,進一步找準檢察履職的切入點和著力點。在最高人民檢察院的領導下,深圳及前海蛇口自貿區人民檢察院建立法治前海研究基地,在珠?;I建“中國與葡萄牙語國家檢察交流合作基地”,為推動粵港澳三地規則銜接、機制對接貢獻檢察智慧。
在“一國兩制”下,全省審判機關、檢察機關致力暢通司法法律規則銜接,滿足“港澳所需”“灣區所向”,努力將制度之異轉化為制度之利。
數看變化
●黨的十八大以來,廣東法院深入推進以司法責任制為核心的司法體制改革措施全面落實,其中35項改革措施獲中央政法委、最高人民法院肯定推廣,20項經驗入選全國法院司法改革案例。
●近五年來,廣東法院新收各類案件1158.4萬件、審結1103.3萬件,居全國第一。全省法院2021年新收各類案件292.8萬件,審結281.7萬件,同比分別上升4.9%和1.1%,案件再審糾錯率0.4‰,審判質量和效率穩步提升。
●十年來,廣東法院破產案件辦理數、出清“僵尸企業”數、重整成功數、“執轉破”案件數等均居全國首位;審結知識產權一審案件約占全國三分之一;辦理的涉港澳司法協助案件占全國40%以上。截至2021年,衡量法院工作成效的12項核心指標繼續處于全國法院前列。
●十年里,廣東檢察機關以占全國檢察機關1/20的辦案力量,辦理了全國約1/10的刑事案件;截至2021年10月,全省檢察機關在履職過程中共發現公益訴訟案件線索36430件,立案28603件,辦理訴前程序案件22719件,向法院提起公益訴訟案件1418件。
●2018年底,廣東率先實現刑事案件律師辯護全覆蓋。目前,廣東實現律師辯護和法律援助全覆蓋,參與刑事案件辯護法律援助律師從2017年的近2萬人上升到2020年的4萬余人,辯護率由22.5%提升到82.9%,廣州地區一審刑事案件辯護率9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