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點個人破產制度、率先建立知識產權侵權懲罰性賠償制度、優化“訴訟前端”實行“一號通辦”……在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新征程上,深圳法院勇立潮頭,始終堅持以法治引領改革,以改革促進法治,用法治創新手段破解高質量發展中的困難和問題,并努力為全國、全省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示范經驗。
率先探路個人破產制度
深圳推進個人破產改革又邁出里程碑式一步。今年8月11日,深圳市破產事務管理署印發《深圳市個人破產管理人名冊管理辦法(試行)》,在國內首開政府機構建立破產管理人法律制度先河。
個人破產制度是成熟市場經濟環境應有的救濟退出機制,當前,世界上一些市場經濟比較成熟的國家和地區都制定了個人破產的法規。由于歷史原因,我國個人破產制度一直未能建立,僅有《企業破產法》,被學者們稱為“半部破產法”。
深圳是我國市場經濟體系發展較為完善、成熟的地區,對市場經濟法治化有著更為急迫的需求。早在1993年,深圳就率先在全國制定了《深圳經濟特區企業破產條例》,為國家企業破產法的出臺積累經驗。時隔27年,深圳率先建立個人破產制度,補齊“半部破產法”,以法治保障“寬容失敗”,為創業者“托底”,讓失敗者前行,將進一步激發市場主體創業熱情,為經濟帶來新的活力和發展動力。
“心里踏實了,家人再也不用擔驚受怕陷入債務泥潭?!?021年7月19日,拿著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送達的個人破產重整申請民事裁定書,全國首宗個人破產案當事人梁某松了一口氣,“今后將努力工作掙錢并節流,如期還債?!敝链?,全國個人破產首案審結,標志著深圳在探索個人破產領域邁出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步。
個人破產試點1年多來,截至今年8月,深圳中院共收到個人破產申請1273件,每月平均收到申請近75件。
自率先試點個人破產制度以來,深圳勇闖“無人區”,積極構建“法院裁判、機構管理、管理人執行、公眾監督”四位一體的破產辦理體系,先后辦結梁某個人破產重整案、呼某個人破產清算案等一大批在全國全省具有重大影響的案件,以高效、透明、穩定的破產制度實踐,為健全國家統一破產制度和辦理體系提供示范。
打造知識產權保護標桿城市
2018年年底,珠寶企業卡地亞公司發現幾家企業大量銷售假冒卡地亞注冊商標權的珠寶產品,侵權行為經市場監管部門查處后仍未停止。于是,卡地亞將這幾家企業告上法庭。
該案代理律師蔣南頓認為,此案一審法院只判決被告賠償15萬元,賠償金額明顯偏低,侵權人在如此低廉的違法成本面前,很大可能會選擇繼續侵權。
2021年年初,卡地亞公司上訴至深圳中院。二審審理期間,深圳中院認為幾家企業屬于“明知故犯”,侵權行為情節嚴重、影響惡劣,適用懲罰性賠償,最終判決被告賠償卡地亞共計100萬元。這個判決結果充分尊重了知識產權的市場價值,促進了珠寶行業健康發展,引導企業更加尊重和重視知識產權與行業創新。
為構建最嚴知識產權保護體系,2020年11月,深圳中院出臺《關于知識產權民事侵權糾紛適用懲罰性賠償的指導意見》,規定了關于知識產權懲罰性賠償制度的操作規則,是全國首個知識產權侵權懲罰性賠償指導文件。這一制度不僅彰顯了司法的公正嚴肅和保護知識產權的決心,還對惡意侵權行為起到了震懾作用。
保護知識產權,就是守護深圳的城市生命線——科技創新。2017年12月,深圳中院成立深圳知識產權法庭,探索建立了“技術鑒定、技術調查、技術咨詢、專家陪審”四位一體的技術事實查明認定體系,在全國首次于專利案件中實施“先行判決+臨時禁令”,完善“速裁+快審+精審”三梯次審判工作模式,深入推進知識產權糾紛化解繁簡分流體制改革,全面服務保障深圳創新發展。
成立首家群眾訴求服務機構
為解決人民群眾在“訴訟前端”的堵點痛點問題,今年7月11日,深圳中院正式揭牌成立“群眾訴求服務處”,為解決群眾訴求提供一站式服務,成為全國法院系統設立的首家專門群眾訴求服務機構。該處的成立是深圳法院推行“優化訴訟前端”改革的階段性成果,也是深圳法院切實為群眾辦實事的真實縮影。
“訴訟前端”,是指在立案前或在審理執行過程中法院與群眾打交道的“前臺”工作。優化訴訟前端,就是要優化人民法院服務群眾工作的質量,并保障后續進入法院審理的案件的質量。據相關負責人介紹,服務處推行群眾訴求“一號通辦”工作機制,以專門機構、專業人員、專項通道,全面匯集通過來信、來訪、來電、網絡、媒體反映以及其他機關轉送的群眾訴求,為解決群眾訴求提供一站式服務。
“一號通辦”運行兩個月以來,深圳兩級法院熱線接聽量平均每天達4500人次,話務員即時答復率達96%,承辦人限期內答復率為93.38%,群眾評價滿意率為90.28%,讓人民群眾切實感受到公平正義就在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