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改革開放前沿陣地深圳到千年商都廣州,從百島之市珠海到粵北生態明珠清遠、從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潮州到裝備制造業重地佛山……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這個我國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先行地、實驗區寄予厚望,先后三次到廣東考察調研,指引廣東解放思想、大膽創新,努力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國前列、創造新的輝煌。
殷殷囑托記心間,南粵大地日日新。特別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實施以來,廣東法院緊緊圍繞“努力把廣東建設成為全國最安全穩定、最公平公正、法治環境最好的地區之一”的目標,勇立潮頭、開拓進取,努力為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成為世界一流灣區提供高水平的司法服務和保障。
「情景回放」
?。?018年10月·珠海)
習近平來到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考察企業加強自主核心技術研發、推動產業優化升級情況。他指出,中華民族奮斗的基點是自力更生,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是自主創新,所有企業都要朝這個方向努力奮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宏偉目標時不我待,要有志氣和骨氣加快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和實力,努力實現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把創新發展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ㄕ孕氯A社報道《習近平在廣東考察時強調高舉新時代改革開放旗幟把改革開放不斷推向深入》)
「司法作為」
推動灣區產業發展,既需要保護好企業核心技術,又要夯實灣區企業創新之基,以最嚴保護保障企業“無憂”發展?;浉郯娜貧v來山水相連、商貿活躍,大灣區戰略實施以來,經貿聯系更是日益緊密,如何公平公正審理好大灣區內知識產權案件,既是廣東法院平等保護理念的直觀體現,更是推動灣區構建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深層課題。
今年4月27日,珠海市香洲區人民法院高新人民法庭庭長王夢輝一行5人來到格力電器、金山軟件、健帆生物等公司走訪,了解企業在創新保護方面的進展和困難。
“格力電器謹記習總書記囑托,近年來技術創新碩果累累,光伏直驅技術獲國家專利金獎,磁懸浮整機單機冷量拓展至1300冷噸,填補了國內磁懸浮壓縮機技術空白?!备窳Ψ▌湛偙O文曠瑜表示。
文曠瑜坦言,格力核心技術創新的背后,離不開有力的司法服務和保障,特別是珠海兩級法院針對公司提出的全面專利布局保護、完善技術秘密保護制度流程等建議,對格力幫助很大。
香港珍妮公司是一家當地家喻戶曉的曲奇餅干生產企業,其發現深圳珍妮食品公司在銷售時擅自使用與其基本相同的圖案、包裝裝潢,并利用其商業信譽進行虛假宣傳,遂提起訴訟。
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審理認為,在互聯網經濟及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背景下,應充分考慮網絡經濟特點和商品知名情況,及時制止攀附知名商業標識的不正當行為,維護公平誠信的市場秩序。
2020年5月,廣東高院作出二審判決,判令深圳珍妮食品公司立即停止不正當競爭行為,并向香港珍妮公司賠償經濟損失人民幣50萬元。
“廣東法院對大灣區城市企業知識產權的平等保護,增強了我們的投資信心?!毕愀壅淠莨敬砺蓭煾嬖V記者。
企業對市場公平與否的嗅覺最為靈敏。近年來,蘋果、高通、三星、飛利浦、三菱、戴森等知名跨國高科技企業,紛紛將廣州、深圳作為知識產權訴訟優選地,廣東知產保護也成為加快建設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一張新名片。2019年5月,華為與三星標準必要專利糾紛系列案在廣東高院實現了全球40余起糾紛“一攬子”解決。
著眼構建大灣區最嚴知識產權保護體系,2018年12月廣東高院出臺《關于切實加強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的若干意見》,就司法保障創新的原則、類型、措施、機制提出12條具體要求。
同時,廣東法院充分運用適用懲罰性賠償、訴前臨時禁令、訴中財產保全、先予執行等司法措施,向惡意侵權行為頻頻亮劍。近三年來,廣東法院共審結各類知識產權一審案件44.9萬件,占全國總數近三分之一,其中涉港澳一審案件3380件,審結適用懲罰性賠償知識產權案件148件,判處賠償超千萬元的有39宗,最高判賠額達3000萬元。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率先形成最嚴格知識產權保護體系”改革成果和廣州知識產權法院“跨區域知識產權遠程訴訟平臺”經驗獲國務院發文向全國推廣。
著眼打造現代化知識產權審判體系,廣東高院從統一裁判標準入手,先后在全國率先出臺標準必要專利、網絡游戲案件審判指引等,并通過舉辦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國際研討會、粵港澳大灣區司法案例研討會、構建粵港澳三地專家智庫、打造專利技術調查新體系、開發“網通法鏈”等智審系統,不斷提升知識審判的國際影響力和大灣區公信力,為世界解決新類型知產糾紛提供“灣區方案”、貢獻“中國智慧”。
“粵港澳大灣區是高新技術企業的聚集地,如此傲人成就的取得,除了企業創新有為外,離不開法院的司法護航?!比珖舜蟠?、新野鼎泰電子精工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王馨表示。
最嚴司法保護為大灣區創新發展注入強大動力?;浉郯拇鬄硡^在搶占高科技產業市場布局中表現搶眼,特別是5G、集成電路、智能裝備、新能源技術等為代表的高新技術,已成為大灣區產業結構加速優化轉型的新動能,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正在加速構建。2021年大灣區內珠三角9個城市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達到了5.7萬家,專利授予量達78萬件。2021年9月,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2021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顯示,“深圳-香港-廣州”科技集群蟬聯全球第二。
「情景回放」
?。?018年10月·深圳)
習近平前往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深圳前海蛇口片區,實地察看前海開發情況。他指出,實踐證明,改革開放道路是正確的,必須一以貫之,鍥而不舍、再接再厲。深圳要扎實推進前海建設,拿出更多務實創新的改革舉措,探索更多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深化深港合作,相互借助、相得益彰,在共建“一帶一路”、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高水平參與國際合作方面發揮更大作用。
?。ㄕ孕氯A社報道《習近平在廣東考察時強調高舉新時代改革開放旗幟把改革開放不斷推向深入》)
「司法作為」
雙語標識設計、六種語言訴訟服務、原被告席位共同面對法官……盛夏時節,記者走進深圳前海合作區人民法院審判庭,現代感、“國際范”撲面而來。
“根據原告提交香港律師出具的法律意見書及香港高等法院判決書,依法判決被告支付原告本金116.4萬美元、利息1.01萬美元?!彪S著法槌敲下,一起適用域外法查明審理的跨境金融糾紛在前海法院畫上句號。
這是前海法院適用域外法查明機制審結的第120件跨境商事糾紛。目前,該院適用域外法商事案涉及案由種類涵蓋了金融保險、借款理財、跨境貿易、國際貨物運輸等多個領域,涉及德國、日本、香港等9個國家或地區,總標的額超9億元。
為何越來越多的涉外和涉港澳當事人選擇在前海法院打官司?
“司法效率高、成本低、執行力強,又能確保適用域外法?!痹摪冈娲砺蓭熞徽Z中的。
前海法院院長卞飛告訴記者:“前海法院以推進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建設為契機,進一步拓寬域外法因素認定范圍,讓更多商事主體在選擇‘熟悉的法律’解決糾紛時享有更廣闊的制度空間?!?/P>
順應中央關于在前海建立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的戰略定位,目前,前海法院已建立了覆蓋31個國家地區的“一帶一路”法律公共服務平臺和國際商事訴調對接中心,與48家域內外調解機構建立溝通聯絡機制,近三年來調解跨境糾紛6138件。
“前海模式”已成為先行示范區里最具有示范效應的一張法治名片。今年3月16日,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的2021《前海法治藍皮書》指出:前海在法治建設方面大膽積極探索、先行先試,為深圳市、廣東省法治建設發揮了值得借鑒的經驗,也為全國范圍的改革提供了可參考的方案。
深圳前海,樹影婆娑、高樓林立。這個特區中的特區,如今一派生機勃勃。今年一季度,前海實際使用外資同比大增108.4%,新增注冊企業5954家。
“三地法律界人士以模擬法庭的方式進行比較性研究,是一大創新之舉,對大灣區司法交流與互鑒意義非凡?!卑拈T大學法學院教授汪超認為,近年來灣區司法互信互認、合作交流已邁出了堅實的一大步。
近年來,廣東法院致力于推進司法“軟聯通”、構建跨境多元解紛新模式創新探索蹄疾步穩:中國法學會粵港澳大灣區案例研究基地落戶廣東,三次舉辦粵港澳大灣區案例研討會助推司法互鑒深入推進,在全國法院率先探索港澳法律專家出庭說明、港澳籍人民陪審員和調解員三項機制,全面推廣“跨境在線授權見證平臺”,推動南沙、前海、橫琴法院與澳門法院直接委托送達和調取證據,建立全省統一、跨地域執業管理人制度,跨境破產司法協助互認實現“破冰”,以“清單+臺賬”方式推動46項改革舉措落地見效,累計在知識產權保護、破產審判制度、跨境商事審判、行政訴訟制度等領域形成可推廣可復制經驗20余項……
珠江口,碧波滾滾;大灣區,生機勃勃。
2021年,總面積5.6萬平方公里、人口8000多萬的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總量達12.6萬億元,以不到全國0.6%的面積,創造了全國11%的GDP,作為中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的“中國灣區”,正朝著建成富有活力和國際競爭力的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加速邁進。
「情景回放」
?。?018年10月·廣州)
習近平乘車來到廣州明珞汽車裝備有限公司,詳細了解企業研發、銷售、出口等情況。他指出,民營企業對我國經濟發展貢獻很大,前途不可限量。黨中央一直重視和支持非公有制經濟發展,這一點沒有改變、也不會改變。創新創造創業離不開中小企業,我們要為民營企業、中小企業發展創造更好條件。各級黨委和政府要貫徹黨中央關于支持民營企業、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在政策、融資、營商環境等方面幫它們解決實際困難,也希望民營企業、中小企業聚焦主業,加強自主創新、練好內功,努力實現新的發展,為祖國強大和人民幸福作出更大貢獻。
?。ㄕ孕氯A社報道《習近平在廣東考察時強調高舉新時代改革開放旗幟把改革開放不斷推向深入》)
「司法作為」
在廣州開發區的一個科技園區里,一塊刻著“中小企業能辦大事”字樣的巨石格外醒目。這是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發展的真實寫照,在這片有著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營商環境的創業熱土上,廣東法院充分發揮審判職能作用助力中小企業跑出“加速度”,為灣區企業發展解難題、添動力。
兩年前,香港居民關某選擇在廣州南沙自貿區成立投資公司,為激勵員工積極性,關某與介某等公司的6名技術骨干簽訂股權激勵協議,約定將企業1.18%至2.36%不等的份額贈與介某等人,簽訂協議半年后,介某等人陸續離職。關某要求辦理退股和轉股手續,雙方協商不成,起訴到法院。
“根據協議約定,介某等人非正常離職,自動喪失其享受股權激勵資格,持有股權應無償收回?!睆V東自由貿易區南沙片區人民法院涉外審判庭副庭長陳文鉑調查后認為。
2021年8月,法院判決介某等6人返還企業財產份額,并要求主動配合辦理股權變更登記手續。
“‘股權’激勵,成為現代化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創業發展的重要經營模式。這個案例為今后其他類似股權激勵糾紛案件提供非常好的參考,對促進大灣區經濟的融合和發展非常有意義?!被浉郯拇鬄硡^中小企業商會會長陸丹青表示。
無獨有偶,滿興公司是一家港資企業,2019年8月因一起執行案,被廣州中院查封了其名下位于廣州市的土地使用權,后提出執行異議,請求以其提供超過執行標的的房產置換,法院審查后依法對土地進行了解封。
對涉案土地進行置換,最大限度減輕了保全行為對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可能造成的不利影響。
“正是因為法院的支持,才為我們公司擺脫困境贏得了寶貴時間?!毕愀蹪M興投資公司法定代表人梁梅對灣區投資環境贊賞有加。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近年來,廣東法院堅持公正司法,貫徹各類市場主體訴訟地位平等、法律適用平等和法律責任平等的原則,積極倡導意思自治、誠實信用的理念,先后出臺優化營商環境十條和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十條,堅持平等保護、全面保護、依法保護。近三年來,先后審結各類涉港涉澳案件5.36萬件,依托社會力量和線上調解平臺調解糾紛111.9萬件。
同時,廣東法院對標世界銀行營商環境評價指標體系,對照“辦理破產”和“執行合同”評價指標,優化破產審判工作流程,使商業糾紛解決時間更短、費用更低、程序更優。
法治化的營商環境,成為大灣區企業發展的“沃土”。近日,中國中小企業發展促進中心發布《2021年度中小企業發展環境評估報告》,深圳、廣州排名第二、第三。今年1月,胡潤研究院首次發布《胡潤中國民營企業可持續發展百強榜》,榜單前十名廣東占六席,百強企業中粵港澳大灣區有25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