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廣東省公安廳及全省21地市公安機關創新開設“平安廳”廳、局長信箱,設立專班運作,力求“件件有回音,事事有回應”。
“‘平安廳’信箱真是做到了‘民有所呼,我有所應’的承諾?!睆V東一名群眾特意向信箱發來感謝信。
2021年11月13日,廣東省公安廳“平安廳”信箱收到一封群眾來信。來信群眾稱,2002年2月,其父在自家旅館中遭遇歹徒殘忍殺害,請求公安機關破案緝拿兇手。接到來信后,省公安廳迅速將該案列為廳督辦案件,近日成功抓獲當年兇手,偵破案件。
這宗20年積案的告破,離不開“平安廳”信箱創新搭建的警民聯系“快車道”。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民有所呼,我有所應。
廣東省公安廳介紹,開設“平安廳”信箱,是廣東公安機關貫徹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全力踐行習近平總書記對新時代公安工作“對黨忠誠、服務人民、執法公正、紀律嚴明”總要求的具體舉措,是堅持和完善新時代“楓橋經驗”的重要內容。
在信箱首頁,這樣一段承諾非常醒目:“您對廣東公安工作的每一條意見建議,我們都會認真傾聽、誠心吸納;您的每一條舉報申訴,我們都會認真研究、及時辦理、作出回應,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起案件辦理、每一件事情的處理中感受到公平正義?!?/P>
在這條“快車道”上,群眾直接對話、求助廳長,成為可能。
2021年6月29日,廣東省副省長、公安廳廳長王志忠通過網絡視頻與向信箱寫信求助的惠州市民楊先生直接對話,最終讓一宗7年懸案真相大白。
有專家認為,這種警民對話模式,搭建了傾聽民聲民意、解決人民群眾難題的更直接、快速、便捷的通道,搭建起了處理人民群眾身邊“疑難雜癥”的“直接通道”與扁平化機制,對于推動解決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尤其是處理一些長期困擾群眾的難題和個案切實有效。
同時,這種創新的機制和平臺,在洞悉民情社情、化解社會紛爭、保障公民權益、促使規范執法、維護社會秩序等方面也發揮著正面作用,對于推動平安廣東、法治廣東建設具有積極意義。
記者從廣東省公安廳了解到,“平安廳”以“小信箱”撬動“大平安”,從2021年5月1日上線至今,已累計辦理群眾來信13.1萬封,為群眾解決“急難愁盼”問題4.2萬個,根據群眾來信提供線索助破案件5703起,整改了一批群眾反映強烈的執法問題,推動出臺執法規范性文件146份,生動譜寫廣東公安新時代“楓橋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