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中院5G智慧多功能虛擬法庭
今年8月29日,天津,2022年中國網絡文明大會網絡法治建設論壇舉行。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楊正根參與智慧法院建設發展主題研討并作發言。
“廣州法院是全國智慧法院建設的標桿?!闭搲?,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最高人民法院網絡安全與信息化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田禾如是評價。
黨的十八大以來,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扎實推進智慧法院建設,將人工智能、5G、大數據、區塊鏈等技術與法院業務深度融合,不斷優化便民服務水平,給改革創新“賦能”、為公平正義“提速”。
建設廣州智慧法院 讓群眾享受方便實惠
法庭內不設原被告席、當事人不用親自到庭、網上審理當庭宣判……2018年10月25日,全國第三家互聯網法院——廣州互聯網法院開審的第一案有點特別。
這是廣州智慧法院建設過程中令人耳目一新之舉,也是廣州法院優化全方位在線庭審方式的舉措。
近年來,廣州法院大力推進智慧庭審建設,法院融合5G、語音轉錄等技術,打造微信開庭、網絡開庭、遠程庭審、智能快審為一體的智慧庭審系統,研發便民終端E法亭,集成5G通信、智能語音、智能門禁等系統,便利當事人參與訴訟,僅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全市法院通過視頻庭審、提訊案件2.8193萬件,在線庭審8.0645萬件。另外,廣州中院上線“區塊鏈電子質證系統”,實現線上證據提交、交換及質證,支持隨時查閱和校驗,當事人足不出戶完成庭前質證。
智慧法院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為群眾服務,為公平正義“提速”。在智慧法院建設中,廣州法院不斷優化便民服務水平,實現訴訟業務一網通辦,提供208項線上訴訟服務,業務網辦率超過85%.2021年通過訴訟信息服務平臺處理當事人各類訴訟事項超過33萬次,通過訴訟服務網和微信小程序查詢數超過100萬次。2017年至2021年五年間,電子訴訟服務中心實名認證用戶從1453人增至19萬人,網上立案數從不到3000件增加到近70萬件,網上立案率從3%提升到98%,群眾滿意率達98.9%。
廣州中院還以推動訴訟服務中心建設為抓手,推進智慧法院建設。目前訴訟服務中心已集成立案、信訪、訴訟服務等10余項職能,提供40余項訴訟服務,全面覆蓋5G網絡;配置全省政務服務一體機,提供出入境、交管、人社、民政、稅務等14類高頻業務辦理。此外,廣州中院在全市法院和調解機構實現ODR(智能線上解紛平臺)全覆蓋,提供智能評估、類案智能推送、在線調解等13項解紛功能,自上線以來累計調解案件55.6205萬件,實現線上調解、一鍵申請司法確認,促進矛盾高效化解。充分利用廣東省、廣州市數字政府建設成果,不斷向粵省事、穗好辦、粵智助等平臺推送訴訟服務,令廣大群眾感受到“指尖訴訟”的便捷。
建設廣州智慧法院 為審判執行工作“提速”
審判是實現公平正義的重要環節。
廣州中院深化移動辦案辦公、上線“區塊鏈電子質證系統”。在桌面云系統基礎上,廣州中院研發移動辦案辦公平臺,實現隨時隨地辦案辦公。智慧合議庭系統集成人臉識別登錄、異地合議、語音調卷、智能批注、語音輸入轉寫等功能,實現合議無紙化、智能化,提升辦案效率。
此外還建成智慧破產系統。法官、管理人線上辦案,破產資金在線審批、流轉留痕,60萬債權人可在線參加債權人會議及在線投票。同時,將區塊鏈技術融入投票功能,實現過程可追溯、不可篡改。
為方便港澳當事人打官司,廣州中院創建了內地首個線上涉港澳案件授權見證平臺,港澳當事人委托內地訴訟代理人全流程在線進行,后在廣東全省范圍內推廣使用,該平臺將授權見證用時從傳統方式下約30天縮短到5分鐘。
執行是實現公平正義最后一道防線的最后一個環節。
用智慧法院建設成果賦能法院執行工作,廣州中院邁出了創新步伐——以“送必達、執必果”試點為抓手,推進智慧執行建設。
廣州中院建成全流程網上執行系統。執行工作實現電子卷宗深度應用、無紙化辦案、全流程網上操作。
數據共享實現“送必達”。建成智慧送達平臺,與通信運營商、郵政公司、淘寶京東共享送達人活躍手機號碼和有效地址信息,創新短信彈屏送達、公證語音存證送達。
強化執行聯動促進“執必果”。廣州中院組織大灣區內地9市建設司法查控聯動平臺,提升執行聯動質效;將失信被執行人名單推送市信息共享平臺,46家執行聯動單位實時獲取信息,實現“云懲戒”。
此外,廣州中院推行執行案件分段集約改革方案,將執行案件以財產查控、財產處置、款物發放、結案歸檔的四個時間節點進行分段,將執行實施案件的辦案團隊對應分為四個團隊,各個階段均需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相應工作和材料齊全的情況下,才能自動流轉到下一階段,有力提升了執行效率和執行規范化水平。
建設廣州智慧法院 為審判管理提質增效
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2022年工作報告顯示,2017年至2021年,全市法院受理案件277.2萬件、辦結267.2萬件,均較上個五年翻一番以上;法官年人均結案從325件增至590件,2021年法官人均結案數約為全國平均水平的2.2倍。
如此“海量”的案件,如何讓審判執行服務管理工作更精準、更高效?答案是向科技要效率,向“智慧”要方案。
“我們以電子卷宗隨案同步生成和深度應用為核心,推進智慧審判建設?!睆V州中院科技信息處處長黃健介紹,為此,法院深化電子卷宗應用,以訴訟材料隨案同步生成為基礎建成“智卷”系統,實現左看右寫、證據全文檢索、調閱音視頻證據、文書自動生成,提高辦案效率。
“我們還深化廣州法院大數據平臺建設,推進智慧管理建設,實現126個流程節點數據信息智能管控,院庭領導可實時監控審判執行動態?!睆V州中院黨組成員、副院長吳翔說。
智慧法院建設還深化了新時代司法公開的內涵。今年6月,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發布《中國司法透明度指數報告(2021)》,廣州中院司法透明度指數評估總分90.46分,連續第7年排名參評法院榜首,實現“七連冠”。另外,廣州市參評的三家基層法院也取得優異成績,其中南沙自貿區法院、廣州互聯網法院均連續兩年位列專門性法院前三名,越秀區法院在全國基層法院中位列第八。
“廣州法院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推動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科技創新成果同司法工作深度融合’的重要指示要求,大力推進前沿技術與司法深度融合,以最優標準抓好研發應用,推動智慧法院率先建設、迭代升級、爭當標桿,走出一條智慧法院建設的‘廣州路徑’,為把智慧司法打造成法治中國亮麗名片作出廣州貢獻?!痹?022年中國網絡文明大會網絡法治建設論壇上,楊正根說。
專家視角
“廣州法院是中國社科院法學研究所的調研基地,我們非常關注廣州法院的發展創新。在很多方面,廣州法院都走在了全國法院的前列。讓人印象深刻的有以下幾點。一是面向未來,增強科技促進發展的意識和能力,高起點引領前沿技術與司法融合。二是科學創新。建設智慧法院‘外腦’智庫,邀請法律、算法、數據安全、通信科技等領域專家對每一個重大項目分析論證、提出建議,使研發更符合司法規律。三是務實開放。廣州法院建立了研發機制,技術人員、管理人員、當事人、法官、律師都參與其中,確保研發成果既‘管用’、更‘好用’,有效避免了重復建設。四是安全可靠。通過區塊鏈平臺、司法數據加密處理,確保數據安全?!?/P>
——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法治指數研究中心主任、最高人民法院網絡安全與信息化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田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