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引領既是我們黨百年奮斗的重要經驗,也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重要特色,更是社會治理的重要方式。
在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中,“發揮政治引領作用”被列為11個試點項目之一。近日,為貫徹落實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交流會和創新研討班部署要求,廣東舉辦第一次全省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創新研討班,交流各地在試點工作中“發揮政治引領作用”的經驗做法,推動各地加強橫向交流、互學互鑒。
前期,省委政法委組織各地圍繞“發揮政治引領作用”6大重點任務報送了數十篇較高質量的論文。當天的研討班對應設置了6個研討專題,每個專題設置重點發言和研討交流環節。如何發揮政治優勢?如何凝聚政治力量?現場,各地踴躍發言,與會省委組織部、省委政法委及受邀專家學者進行點評、輔導。
省委政法委有關負責人說,本次研討班充分總結推廣廣東“發揮政治引領作用”項目的創新成果,有利于指導全省充分發揮政治引領的先導性、根本性、決定性作用,更好地運用政治思維和政治方式,加快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
完成政治任務:堅定不移執行黨和國家大政方針
市域層級關鍵、地位重要、作用獨特,承擔著執行黨和國家大政方針的重大責任。如何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的重大決策部署,確保黨的工作大局和大政方針在市域社會治理中得到充分體現?
各地參會人員結合地市情況,圍繞“完成政治任務”研討專題熱烈發言。
——超大城市的治理,是黨中央關心關切的問題之一。作為實際管理人口超2000萬的超大型城市,廣州按照“市級統籌、區級推動、鎮(街)落實”原則推動綜治中心提檔升級,并推進176個鎮(街)綜治中心與1796個社區警務室、3879個人民調解委員會有效銜接,依托鎮(街)平安促進會凝聚25205個社區社會組織,探索鎮(街)綜治中心與黨群服務中心、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等基層治理平臺相近功能的融合共建。今年上半年,全市矛盾糾紛調解成功率98.08%.
2021年4月9日,2020—2021年度廣州市市域社會治理創新項目大賽總決賽舉行。
——基層治,天下安。推動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是黨的十九大提出的重要任務。江門在全市73個鄉鎮(街道)綜治中心與“信訪超市”一體化運作,群眾訴求化解率98.6%.鎮(街)、村(社區)通過“基層發令、部門執行”機制化解群眾訴求事項7097件;汕尾統籌推進800多名鎮街干部“駐村連心”、5000多名村社干部“入網知心”、5萬多名基層黨員“聯戶交心”,凝聚基層治理合力;韶關乳源縣確認了6000多個涵蓋重點行業、場所的“平安細胞”,并對全縣335個示范性“平安細胞”統一掛牌,助推基層治理能力提升。
——群眾利益無小事,一枝一葉總關情。黨在任何時候都把群眾利益放在第一位。試點工作開展以來,各地注重在市域社會治理中走群眾路線,以優良黨風促進政風優化,全面提高政務服務效能。如揭陽市人社局優化服務事項104項、通辦高頻事項66項,辦事材料從232件減為175件;潮州檢察機關團結引領支部黨員干警結合檢察履職,能動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用心用情服務民營企業發展,彰顯法律溫度。
發揮政治優勢:確保黨中央政令暢通、令行禁止
發揮政治優勢,最關鍵的是加強黨對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的集中統一領導,做實做強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的指揮體系。
試點工作開展以來,廣東各地充分發揮省、市、縣、鄉、村五級黨組織作用,努力打造權責明晰、高效聯動、上下貫通的社會治理指揮體系,確保黨中央政令暢通、令行禁止,切實把黨的政治優勢轉化為社會治理優勢。
針對城市住宅小區矛盾糾紛多發、疫情防控壓力大等的實際,佛山堅持發揮政治優勢,探索將“支部建在小區”,積極推動提高黨組織領導下的物業管理服務水平和居民自治良性互動機制。兩年來,佛山新建住宅小區黨支部1182個,占全市物業住宅小區的96.6%.該市還專門制定物業住宅小區黨支部24項職責任務清單,大大提升基層治理效能。如針對部分社區非法鎖車警情投訴較多的情況,經多部門聯合發力、攜手共建,相關警情同比下降70%。
在梅州,當地充分發揮“德治教化”重要作用。圖為村民把自家家風家訓貼在門口自覺接受監督。
梅州積極構建“黨建領航·多方聯動”山區城市基層治理新格局。如通過開展“黨建引領老舊小區改造”工程,號召黨員參與改建“八帶頭”,成立“報到(居民)黨員+群眾代表”等“五路先鋒隊”,推行“事前聽證、事中監督、事后評議”等工作法,有效解決供電、水務、燃氣等改造問題。目前,該市已完成老舊小區改造82個,進場施工小區136個,惠及群眾16522戶。
清遠堅持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創新,以“網格化+信息化”“網格員+信息員”基層社會治理模式為重要抓手,構建網格化管理、精細化服務、信息化支撐、開放共享的基層管理服務平臺。目前,該市劃分網格6913個,配備專兼職網格員和專業網格員14430人,發展信息員134079人,網格事項辦結率達99%.
近年來,河源堅持發揮政治引領作用,以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以群眾需求為導向,探索實施“紅色引擎工程”,聚力打造“紅色物業”“紅色訂單”“紅色網格”項目,不斷增強基層黨組織的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群眾組織力、社會號召力,集中彰顯“紅”的特色、體現“治”的成效。
凝聚政治力量:引導全社會自覺投身治理實踐
人心齊,泰山移。凝聚政治力量,最重要的是堅持共建共治共享的市域社會治理格局,引導全社會更加自覺投身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實踐。
廣東各地普遍反映,試點工作開展以來,廣大黨員干部、人民群眾、社會各界自覺擰成一股繩,形成多元主體利益共享、風險共擔、協同共進生動局面:
——注重發揮黨員干部“先鋒隊”作用。如東莞在市、鎮兩級2000多個單位黨組織、5.5萬名黨員到村(社區)報到基礎上,統籌“四支隊伍”進駐全市2927個基層網格,實名制、臺賬化參與網格治理;肇慶按照“1+2+N”模式,市直相關單位選派97名正科級以上黨員干部,縣(市、區)直部門選派正股級以上黨員干部擔任結對共建社區“鄰里先鋒”第一書記,推動黨員亮身份、作表率。
湛江遂溪縣推廣“村民代表話事”做法,村民們和村民代表圍坐一起,圍繞環境整治、村集體經濟發展等問題暢所欲言
——注重發揮人民群眾“主力軍”作用。如佛山在149個生活小區推行“樓長制”,培育一支由2142名“樓長”組成的志愿服務隊伍,讓“樓長”成為矛盾排查化解前鋒;湛江大力培育公益性、服務性、互助性社會組織,建立“一村、社區一志愿者服務隊”2405支,志愿者注冊人數51萬多人;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推動快遞員、外賣送餐員、網約車司機等新就業群體融入基層社會治理,引導他們積極參與疫情防控、平安建設、文明創建等工作。
——注重發揮社會各界“助推者”作用。如汕頭創新組建功能型黨組織,組建小區物業、園區商圈黨組織40個,快遞物流、網約出行黨組織15個,推動黨的組織和工作覆蓋向新領域新業態不斷拓展;中山積極構建村級黨組織全面領導自治組織、經濟組織、社會組織的“1+3”機制,凝聚本地鄉賢、人才等多元共治力量;云浮充分發揮行業協會、慈善組織、義工志愿者組織的作用,引導其在糾紛調解、鄰里互助、公益慈善、志愿服務等工作中貢獻力量。
根本固者,華實必茂;源流深者,光瀾必章。
參會人員一致表示,探索中國特色的社會治理,必須旗幟鮮明講政治,切實加強政治引領。下來,各地要進一步認識、發揮和強化政治引領作用,使政治引領成為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的重要治理方式。(南方+)